Tag Archives: 歌曲

少听点哥哥多听点华仔

华语歌曲的世界里,我对张国荣和刘德华的歌曲情有独钟,听了这么多年,终于也听出了两个人的本质区别:哥哥唱不出快乐,华仔唱不出悲伤;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区别便是,哥哥的歌永远不会腻,而华仔的歌会听腻。所以,想健康地生活,请少听些哥哥,多听些华仔。

一个人的性格与气质以及命运决定他歌曲的色调,张国荣一生忧郁的性格决定了他歌曲的忧郁和悲伤,不管他唱的多欢快,别人听了都是越来越心痛。为何其他歌手忧伤的歌曲可以多听,唯独哥哥的不行,我想这个问题分析起来比较复杂,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生前忧郁之深。

在我的世界观里,并没有死亡这种终点,死亡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转变,一个人离去了,他只是停止了创造,但是他的灵魂对世人的影响不会因而终止,对于哥哥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来讲,他离去了,但他传染忧郁的歌曲永远飘在风中。

听张国荣的歌,你能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痛苦,他的欲罢不能,他想离开的种种征兆,宛如他还活着,宛如他在你面前用他忧郁眼神目空一切,悲情地歌声让你阵阵心痛。然而即便是心痛,他仍让你欲罢不能,喜欢就是喜欢,于是继续倾听,然后更加活在他的世界里,最后将自己的世界也染成忧郁的色彩

并不是我夸大其辞,如果你从早到晚听他的歌,你会发现,真的不会腻,真的越来越进入他的世界。我这个人,天生也有点忧郁的性格,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,只是有时候比较消极,这在我早期的博文中也能感受得到,所以我容易受张国荣歌曲的影响,有瘾,下决心戒掉,因为这几天听多了,开始失眠,身体莫名其妙地会有抽搐感。

这首当年情,应该是哥哥风华正茂时的歌曲,表面上唱的是对兄弟情义的歌颂,但听到底却是对友谊离去,朋友离开,青春逝去等无可奈何的感慨,不多不少,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种消极无奈的世界观。

READ ON

春晨和浏阳河

早晨,阳光羞羞涩涩地撒下来,我贪婪地偷走了些许,在地上留下一个长长的斜影;微风洁净得没有一点尘土,伴着阳光一起拂在脸上。南京的春,阳光明媚并不多得,所以这是好时光。

单车的路上,可以尽情地张开臂膀,拥抱郁郁葱葱的白杨,路边白杨的后面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。在那条山脚的小溪上,有一座桥,这么多天的雨水,让小溪水汩汩地流个不停,流过了山上的绿树林,流过了田里的油菜花,然后流向另一个山脚,在那里与另一条小溪汇合,再流向远方,早晨的阳光总是让这些水灿灿放光。

想到家乡,想到浏阳河,那首母亲年轻时候经常哼唱的《浏阳河》,每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母亲都会时不时地哼唱,那时候母亲有一头乌黑的长发,而我就在她身边静静地听她哼唱。

不知道为什么,每当心情好的时候,我都会偶然哼哼这首曲子。也许,浏阳河是家乡的水,家乡的天,家乡的大好风光;母亲哼唱浏阳河的那些岁月,老家的生活很温馨,我勤劳的父亲,美丽的母亲,还有连路都走不稳的我。《浏阳河》是流进童年幸福的音符,每当幸福再来临,它总是不经意流出。

READ ON

生命中的第一首歌

人生一世,而草木一秋;岁月如歌,而歌如诗。我生命中的第一首歌,并不动听,也不美丽,那是母亲教我唱的《小草》,“没有花香,没有树高,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……”。 那记忆中的小屋,不到20平方,高不到两米 ...

将我最喜欢的几首歌推荐给大家

很多流行歌曲并不能在我的脑子里留下太多的印象,大多是一时风靡,便消失了踪迹,这叫真的流行;还有一种是每隔一段时间听一次都有点滋味,不过这一类歌曲就属于经典老歌了,比如《上海滩》,总是可以在久久未听的情况下,突然闯入人的心扉,在我的世界里,还有一种歌,是我永远听不腻的,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心情,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听。

第一首,《仓央嘉措情歌》

说她是一首歌曲,还不如说她是一本诗集,可能你并不相信,这诗集的创作之人是西藏的六世达赖喇叭——仓央嘉措,对于自小广食人间烟火的他,被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叭的转世灵通,却是一种不幸,成为藏精神领袖的他无法忘却人间烟火,也遇到西藏政局动荡的年代,于是,他成了不俗之人,也成了大俗之人。在其短暂的25年的生命中,留下的是与佛学诸多戒律斗争的传说,留下的是他怀念普通人生活而写下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歌,对于这位传奇色彩的达赖喇叭的更多传奇,大家可以到网上百度一下。在他的诗歌中最后被民间口头传唱的好像只有一首,可我却喜欢上了这首无普的曲子。

女音仓央嘉措情歌,长出的更多是儿女情长,纯洁的思念之情,也是浓烈的思念之情,闭上眼睛,似乎就能看到青藏高原上那牧羊的少女思念情人的神情。 READ ON